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流行语,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就是碳交易,即通过市场化竞争推动能源转型及目标达成。
碳交易起源于气候变化和国际谈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第一个基本框架。1997年,《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通过了该公约的补充条款,即《京都议定书》,同时建立起三个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合作机制---国际排放权交易、联合实施机制以及清洁发展机制。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即在2020年《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结束后,各国将以自下而上式的“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而不再进行自上而下式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强制性分配。《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用市场机制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即所有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都将在上一年度获得政府发放的一定量的配额,如果企业的配额大于实际排放量,则企业多余的配额可以拿到碳市场上去出售;反之,企业就需要从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温家宝总理向全球与会代表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天津7个碳交易试点;2013年9月北京碳市场正式开市,要求年度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万吨以上的企业纳入北京市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必须通过碳市场进行配额交易和年度履约。
自北京碳市运行以来,和记平台登陆一直是北京市重点碳排单位来,截止到2022年,公司累计收到政府发放的配额249320吨,按时上缴碳排放配额274163吨,配额缺口通过碳市场交易24843吨,合计146.4万元。2022年,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及《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公司制定了碳排放配额核定方法(2022版),建立内部碳排放权管控和配额管理机制,及时传递外部降碳压力,早日实现碳达峰,助力公司绿色发展。